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2019-2022年)发布!

成都教育发布微信号:cdsjyj

成都市教育局唯一官方微信平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2019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


为全面加强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中小学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同时也面向社会进行专题宣传,促进全社会对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重视及发展,市教育局发布《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2019-2022年)》。



《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构建教师心理健康关护机制和家校社协同发展机制,到2022年,在全国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规划》还将重点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推进学生心理服务全覆盖


通过硬件升级、师资培养、督导考核,实现成都特色的的三级心理维护体系提档“升级”,内涵发展,实现全域学生心理普查、学生心理问题处理、校内(外)心理体验活动全覆盖。通过强校+弱校等多种方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全域均衡发展。

打通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立交桥


规划首次提出教育、医疗部门要建立学生心理问题转介绿色通道,实现学生严重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发现、会诊、转介、干预。




增加教师职业关怀新举措


《规划》明确提出鼓励各区(市)县教师心理关护等项目开展试点;鼓励区(市)县购买第三方教师心理关怀服务;加强区(市)县各有特色的教师心理服务经验交流,让成都教师职业生涯更健康、更幸福。



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
(2019-2022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深入推进《“健康成都2030”规划纲要》实施,巩固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至2017年实施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以来所取得的工作成效,建立和完善全国领先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2019-2022年)》。


一、规划背景


近年来,成都市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围绕“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秉承“以人为本,育人健心”的理念,形成了“行政主导+专业指导+家校社共育”的工作机制,以心理健康教育“六大工程”建设为实践载体,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建立起了成熟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实现了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高位优质发展。


(一)

基础与成绩


01

坚持规划先行,优化顶层设计


在《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2008-2012年)》基础上,系统、前瞻地编制和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第3个五年规划,着眼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指导要求。


02

坚持规范发展,健全工作标准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制定实施《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辅导室)建设标准指南》《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价标准》《成都市学校心理辅导员ABC三级资格认证实施方案》《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以标准为引领,规范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等。


03

坚持专业引领,构建三级维护体系


依托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2个区(市)县二级心理维护中心、1121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辅导室)三级立体网络,培养ABC学校心理辅导员三级队伍,开展心理专题课、心理班会课、心理综合实践课三类课程,建立“预防、预警、危机干预”的“三预”机制,构建了较为完善、具有成都特色的三级心理维护体系。目前,已建成7所国家级、5所省级、49所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04

坚持多措并举,完善保障机制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划、协调、指导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化队伍保障,全市39586名教师取得成都市学校心理辅导员C级资格,实现了班主任C证全覆盖。17578名教师取得成都市学校心理辅导员B级资格,全市60%的心理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德育干部、德育心理教研员获得B证。遴选50名优秀专职心理教师进行A级资格培训培养。强化教育督导,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年度教育督导目标考核,全面完成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中心)标准化建设和心理辅导员专业培训任务。落实经费保障,市级配套专项经费近600万推进工作。



(二)

面临的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倍受社会关注,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我们还面临着以下问题:


一是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师资配备等方面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二是心理专职教师队伍不够稳定,1000:1的生师比尚未全域达到,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优教师;三是“家庭、学校、社会”协作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合力;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尚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年修正)》、22部委《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健康成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坚持预防和发展为主、矫治为辅,坚持全面、全员、全程渗透,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建,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服务,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二)

总体目标


全面深化“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构建教师心理健康关护机制,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优化家校社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到2022年,在全国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贡献力量。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

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01

优化三级心理维护立体网络


实施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全面提升行动计划。按照《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辅导室)建设标准指南》的要求,加快中心城区新建学校、郊区新城、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力争2022年实现心理辅导室全域覆盖。推进心理辅导室的提档升级,完善已建成心理辅导室咨询辅导、研究、学术交流、服务家庭和社会的功能。推动学校结对,采取“特色学校+弱校”“特色学校+新校”“特色学校+农村学校”等方式推动中心城区优质学校与郊区新城学校的结对发展。加强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资源整合、业务指导、区域推进等功能建设,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02

建设心理教育课程资源库


深入推进“成都市中小学生十项心理素质技能培育计划”。全面落实《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标准》,优化心理专题课、心理班会课、心理综合实践课三类课程结构。鼓励学校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市区两级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库,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积极建设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适应新高考改革需要。探索“心理+学科”“心理+活动”等“心理+”融合模式,打破学科壁垒,研究跨学科合作路径,建立多元化课程系统。


03

加强心理危机干预


重点完善“预防、预警、危机干预”的“三预”机制,常态化开展“5·25”心理健康周(月)主题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推动每所学校建立《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预案》,规范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完善心理普查、筛查、辅导、报告、转介制度,对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学生和教师给与专业辅导,及时干预。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发挥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作用,密织学校心理健康防护网。


04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落实专职心理教师配备标准,每所中小学(含职业中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教师;在校学生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中小学,参照国际标准1000:1的生师比,配备足够的专职心理教师,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对生活教师等服务人员的心理专项培训。到2022年,新增A级资格心理辅导员100名,实现B级资格持证率提升10%,新增班主任C级资格持证率达100%,学科教师C级资格持证率达10%。将心理教师专业督导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专职心理教师每年接受专业督导不少于10小时。加强名优心理教师队伍梯级培养,鼓励心理教师争创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教坛新秀等各级荣誉。充分发挥心理名师工作室造就名师、培养团队、带动学科发展的作用,培养和带动一批优秀心理教师。为培育心理健康教育名优教师队伍搭建展示平台,储备后备队伍。


05

建立健全心理服务平台


充分结合信息化技术发展优势,探索建立心理档案及心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依托“成都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聚合各级各类教育自媒体,开展持续、立体、多元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运营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益热线962028,组建专业心理咨询团队,为全市中小学师生及家长搭建沟通平台,提供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鼓励各区(市)县、学校通过APP、微信公众号等提供公益心理服务平台,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线上课程,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扩大心理服务平台的利用率和社会影响力。


06

搭建品牌推广平台


以科研为引领,鼓励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创新,促进学校一校一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各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及星级心理辅导室的先进经验和特色成果推广活动。积极申办全国性心理健康教育类大型会议和活动,在国家、省级的会议、交流活动中交流经验,展示特色。举办体现成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讨活动,打造“育人育心”学术活动品牌。


(二)

构建教师心理健康关护机制


1.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将调节教师心理、帮助教师排除心理障碍,作为教师心理健康关护的重要内容。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2.探索在教师招聘、引进中开展心理健康测试,关注心理健康程度、抗压能力等重要指标,并将其与体检放在同样的位置。鼓励学校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测评服务。探索教师心理危机的预警、干预机制。


3.鼓励采取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讲座、心理活动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服务,进一步关护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心理素养,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三)

优化家校社协同发展机制


01

优化家校共育


通过三级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程等途径,面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家长对孩子合理预期,促进家长形成科学家教观,优化家庭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关注重大家庭生活事件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建设和谐家庭。


02

实现校地共建


充分利用在蓉高校的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实施战略合作计划,共同开展教育科研、课程建设、专业督导、教师培训、见习实习等活动。


03

探索医教结合


加强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专业合作,探索建立对有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个案转介的绿色通道。


04

促进校社合作


结合《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创新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提供方式,通过“校社合作”引入优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或心理服务机构,为师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保障


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健康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具体的规划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

加强经费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经费投入,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加强监管,做到专款专用。


(三)

强化激励机制


专职心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纳入“心理教育”职称评聘系列,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学生个体心理咨询工作计算工作量。心理教师纳入成都市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范围,占10%名额。


(四)

强化督导评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对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之中,教育督导部门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检查。


(五)

支持先行先试


设立市级试点项目,鼓励各区(市)县在队伍建设、教师心理关护、专业督导等项目开展试点。


猜你还想看


喜欢这篇文章?请把下面点亮哦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